火博体育

关于印发《火博体育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_火博体育 人民政府_火博体育 人民政府

火博体育

索 引 号:    013101089/2022-24374 主题分类:    卫健、妇女儿童、体育
组配分类:    火博体育 文件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火博体育 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2-02-28
生效日期:     废止日期:    
信息名称:    关于印发《火博体育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文  号:     关 键 词:    全民健身;责任部门;体育;赛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设施;健身;实施计划;公共服务体系;科学健身
内容概览:    
在线链接地址:    
文件下载:  

关于印发《火博体育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构建具有高淳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全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全区紧扣“强富美高”新高淳建设发展总目标,区委、火博体育 坚持把全民健身事业摆在重要位置,以提高群众体育生活满意度为核心,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区健身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自然村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建设标准健身步道80公里,共建成23片社会足球场地,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08平方米。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蓬勃开展,举办元旦健康跑、“全民健身日”等群众体育活动700余场,参与人次20余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0.5%。体育社会组织改革持续深化,现有单项体育协会27个,体育俱乐部21个,其中3A级单项体育协会11个。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更贴近群众,建有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站点366个,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6.3人,位居全省前列。建成“省级国民体质监测站”,《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为93.41%。体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0年全区体育产业总规模55.24亿元,较2016年增长252%,城乡居民人均体育消费2800元。高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在引领健康生活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总体要求

“十四五”时期,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社会经济变化形势下,我区全民健身事业须立足新发展阶段,继续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切实增强群众在健身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场地设施服务、特色赛事活动、科学健身指导、社会组织建设、体育与教育、卫生、旅游等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构建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成果惠民共享。

(二)发展目标

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品牌活动特色鲜明,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入融合,政府主导有力、社会广泛参与、市场充满活力的体育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形成。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体育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日趋完善,体育社会组织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各类人群健身活动日益丰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5%以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97%以上,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增强。

——全民健身品牌特色更加突出。做大做强“高淳国际慢城马拉松”、武术等自主品牌赛事,引入水上运动等高端体育赛事,做优融合赛事。创新形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群众体育活动品牌;以“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为引领,大力发展就近就便、亲民惠民的社区体育活动。

——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效能明显提升。大力发展水上、航空、山地户外健身休闲业,打造“环游子山”“环固城湖”文体旅特色休闲长廊。休闲体育服务业比重提升、体育消费提质扩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体育类市场主体,激发产业主体活力,全区体育产业总规模超70亿元。

——体育融合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深化体教融合和体卫融合,聚焦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体育旅游、体育康复、体育培训、体育传媒等特色业态和服务新模式。加强融合发展制度保障,凝聚体育事业发展强大合力。

三、主要任务

(一)继续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新服务

1. 统筹规划全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落实《江苏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推进《火博体育 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将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年度用地计划,强化与国土空间规划对接;盘活、挖掘城区空闲土地及各类未利用土地。深入开展全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按照省市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工作要求,开展室外健身设施器材专项清理行动。规划建设一批亲民便民的体育健身公园(小绿园)、健身步道、多功能运动场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因地制宜推进社区百姓健身房配建工作。到2025年,全区健身步道达130公里,累计建成17处体育公园(含小绿园),新建改建灯光球场10个,新建社区百姓健身房5个,健身点器材更新建设150套。(责任部门: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规划资源分局、区城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局、区建发集团、区国资集团,各街镇、开发区、慢管会)

2. 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进一步完善区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制度,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区群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支持具备条件的场馆加强信息化改造。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工作的评估督导和安全检查,确保满足开放要求、符合安全标准,保障使用安全。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场所和健身设施,参与体育场地设施运营和管理。(责任部门: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文旅局、区国资集团,各街镇、开发区、慢管会)

3. 健全体育设施长效管护机制。继续完善属地负责制,加强体育设施管护的人员保障和经费保障。继续实施网格化管理,安排专职人员巡查巡修,定期提供管护工作报表。探索健身设施智能管护,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设施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推动体育设施“二维码”管理,举办维修管护人员培训班,提升体育设施智能管护水平。(责任部门:区发改委、区文旅局,各街镇、开发区、慢管会)

(二)着力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新亮点

4. 合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继续办好全民健身运动会、元旦健康跑、“全民健身日”“徒步大会”等全民健身主题活动,积极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赛事活动开展新模式新办法。围绕“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积极开展社区运动会等群众身边的健身赛事。探索社区体育“你点我送”服务配送机制,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走进社区。推广山地越野、路跑、骑行等户外休闲体育项目,探索推广居家健身和网络赛事活动。定期举办老年人运动会、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等重点群体运动。继续开展工间操等职工健身活动。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推广面向大众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及评价体系。(责任部门:区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5. 重点打造特色品牌赛事。继续办好“高淳国际慢城马拉松赛”“高淳国际慢城山地自行车赛”、全国钓鱼比赛、武术比赛等传统赛事,进一步扩大“国际慢城”“全国武术之乡”的品牌影响力。依托国际慢城、固城湖等资源,积极打造山地户外、水上运动、空中体验于一体的“水陆空”自主特色赛事体系。培育壮大本土赛事运营企业,提升体育赛事运作水平。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承办赛事活动,引入群众基础好、观赏性高的羽毛球、路跑、水上运动等精品体育赛事。(责任部门:区文旅局,各街镇、慢管会)

(三)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新动能

6. 加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强化以体育总会为枢纽、单项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三级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运作,引导体育社团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向基层覆盖延伸,支持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全民健身组织。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责任部门:区民政局、区行政审批局、区文旅局,各街镇)

7. 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社区体育组织、健身站点的积极作用,加大体育社会组织扶持力度,支持队伍稳定、组织活跃、专业规范的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将健身赛事活动的组织推广能力作为衡量体育社会组织活力的重要指标。全年由体育社会组织发起的50人以上的全民健身活动达100场以上。(责任部门:区民政局、区文旅局,各街镇)

(四)奋力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新水平

8. 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继续办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培训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规模和水平。深入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下基层活动,实现街镇健身技能培训全覆盖。系统梳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状况,更新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从登记注册、人员培训、开展工作等各个环节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信息化管理。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发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予以表彰。到2025年,我区每千人拥有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达7人以上。(责任部门:区文旅局,各街镇)

9. 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多元服务。继续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每年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稳步扩大体质监测覆盖人群。结合体质监测数据,加强对不同人群运动健康促进、运动伤病防治、体质健康干预等指导方法研究。线上线下开展健身知识大讲堂及运动项目科普专栏,向公众提供运动健身、慢病防治、保健康复等多元服务。(责任部门:区文旅局、区卫健委,各街镇)

10. 发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构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加强全民健身志愿者组织建设,建立全民健身志愿者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开展高淳“最美全民健身志愿者”评选等系列活动,打造具有高淳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鼓励优秀运动员、体育教师、教练员、大学生等具有体育技能与知识的专业人员,利用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优势和专业知识,提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责任部门: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团区委、区文旅局,各街镇)

(五)努力开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新格局

11. 深化体教融合。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冬夏令营等活动。建设体育特色学校,精选田径、快乐体操、篮球、羽毛球、武术等体育特色项目,推动落实5个以上运动项目布局6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的青少年业余训练5621计划,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础。落实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校园任教制度,稳步推进“教练员进校园工程”。积极推进民俗体育项目进校园,探索社会体育组织进校园准入标准及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联动,共同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机制。体育、教育系统整合资源,组织办好区内各级青少年体育赛事,定期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实施“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针对近视、肥胖、脊柱形态不良等突出问题的科学预防和运动干预。(责任部门:区教育局、区文旅局)

12. 推动体卫融合。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入融合。建立高效沟通协作机制,积极推动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社会体育组织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整合运用,有序推进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机构和站点建设,探索建成1个以上群众身边的运动促进健康试点单位,有序推进区、街道(镇)、社区(行政村)三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站、点建设。组织开展运动健康干预培训。鼓励探索区体质监测机构与体检机构融合发展,促进体卫在组织、人才、科技等方面互融互通,充分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责任部门:区卫健委、区文旅局)

13. 促进体旅融合。深入开发以“旅游观光+户外运动+文化体验”为主题的体育旅游特色产品和精品项目挖掘推广传统武术等高淳特色运动项目、展示高淳民俗文化、非遗内涵。整合美丽乡村旅游资源,培育禀赋自然资源、人文特色、群众乐于参与的体育健身休闲赛事,推动徒步、骑行等体育健身休闲游融入乡村旅游,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体育旅游特色产品和精品路线,争创“魅力江苏 最美体育”跑步路线。依托智慧旅游平台,提供线上体育旅游消费服务,进一步完善体育旅游休闲城市功能。(责任部门:区文旅局,各街镇、慢管会)

14. 助力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水上、山地户外、航空、马拉松、自行车等引领性强的运动项目产业;着力提升休闲体育服务业比重,支持健身休闲俱乐部、场所和品牌活动发展。持续放大高淳国际慢城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等休闲体育赛事综合效应,发挥赛事对餐饮、住宿、旅游、会展、文创、全民健身的拉动作用。积极打造江苏省体育服务综合体,全力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引导扶持集休闲赛事服务、旅游推广、文化宣传、餐饮住宿、主题活动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消费业态。创新升级城区公园、户外营地、全民健身、美丽乡村、旅游景区等多元消费场景,努力形成“新IP、新市场、新消费”试点成果,培育在线健身、网上赛事等新消费模式,打造休闲体育产业强链。(责任部门:区文旅局,各街镇、开发区、慢管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工作部门联席会议作用,将《火博体育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列入政府年度重要议事日程,推动工作落实。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任务、完善监管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实施计划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

(二)强化政策保障

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年度工作报告,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接受社会赞助和捐赠等方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统筹规划全民健身设施用地,将公共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依法依规办理用地手续。

(三)落实安全管理

落实重大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和要求,做好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防疫指引,定期开展全区公共体育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和检查评估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健全辖区各级各类体育场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设施安全和赛事活动安全教育,提升群众安全健身意识。

(四)加大宣传引导

线上线下齐动员,大力宣传普及全民健身政策法规、科学健身知识方法等,鼓励融媒体中心等媒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益宣传。充分挖掘高淳特色体育文化资源,大力宣传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中涌现的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先进人物,弘扬休闲体育名城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实施绩效评估

建立健全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实施计划监管考评指标体系,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定期对街镇全民健身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委托第三方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发挥媒体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进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相关链接:《火博体育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火博体育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图解


关于印发《火博体育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_火博体育 人民政府_火博体育 人民政府

火博体育